留守兒童心理問題
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19-11-01 08:56
兩會熱議
全國婦聯最新調查顯示,農村留守兒童有6100多萬,近三分之一農村留守兒童與祖父母—起居?。f委員劉佳晨、朱軍等26名委員向兩會遞交聯組提案,此前,26名委員專門分3組前往3地調研留守兒童問題。提案建議,更多地關注留守兒童健康問題,讓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。讓流.八城。市的農民和城市人口享有同等權利,尤其是放開重點小學和城市公辦學校招生限制,讓進城務工人員的孩子順利上學。
健康出現偏差原因
全國政協委員、央視主持人朱軍:在受教育方面,農村很多學校的條件比較差,留守兒童受教育情況堪憂。同時,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也缺乏保障,由于缺乏照顧,也就造成很多孩子成為犯罪分子拐賣、性侵害的對象。最重要的是,這些孩子受到的關愛全面缺失,極容易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。這些孩子的父母很多都是一兩年才回來一次,和孩子聚少離多,溝通非常少,導致很多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現偏差。由于缺乏感情依靠,很多留守兒童性格內向,長期的寡言、沉默、焦慮和緊張,也使得一些孩子形成孤僻、自卑、封閉等心理。全國婦聯2010年發(fā)布的《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活動調查分析報告》顯示,由于長期遠離父母,45.1%的留守兒童“感到心里孤單”,三成以上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。一個讓人揪心的現狀是,盡管孩子們在關愛、生活照顧等多方面都缺失,但部分孩子覺得很正常,他們認為爸爸媽媽出去打工是為了賺錢讓他們上學。孩子越是這樣“懂事”,越讓人心里不好受,因為它本身不是一個正常的狀況,可是孩子們已經覺得很正常。當這些孩子走過童年、少年,真正開始有思想有判斷的時候,一些問題可能才會顯現,也許那時孩子們也會對自己的成長方式有所反思。
建寄宿制學校和托管機構
全國政協委員、全國婦聯組織部部長張黎明:對于已留在農村的留守兒童要加大農村教育經費投入,改擴建農村中小學,對學校的教育安全等加強管理。同時,建立寄宿制學校及托管機構,讓孩子放學后有地方可以去,有人管,有人繼續(xù)教育。對學校而言,要建立留守兒童的檔案,對留守兒童的生活、思想、學習和家庭狀況調查摸底,由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聯系結對,進行精細化管理,給予經常性的教育、心理引導等,嚴厲打擊侵犯留守兒童的行為。教育部門應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,加強對其規(guī)范管理,適當配備心理、生活教師,針對留守兒童特殊需求,提供有針對性的關愛幫扶。政府應從國家級層面設立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項目,在留守兒童集中大省的農村社區(qū)的整體發(fā)展規(guī)劃中,把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內容納入其中,依托現有基層公共活動設施等建立兒童之家,配備必要的圖書、文體活動器材等,為留守兒童提供生活托管、救助服務、家庭教育指導等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成貴:今后一段時期,政府應把寄宿制學校建設作為農村教育投入的重點,不斷改善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,加大宿舍、食堂等生活設施的建設力度,在現有資助體系的基礎上,不斷提高農村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,逐步擴大農村學生營養(yǎng)改善計劃覆蓋范圍,讓農村留守兒童得到實在的幫助。
應立法明確父母監(jiān)護職責
全國政協委員、共青團中央委員會常委劉佳晨:留守兒童的權益保護不光是農村的問題,更是社會的問題。現在的情況是務工人員的孩子在城市上學極為不方便,孩子也就只能留在農村。政府應加快進行城鄉(xiāng)二元化的改革,推進戶籍制度的改革,在一些具備條件的地方,使一些流動人口逐步成為城市市民,以有利于讓留守兒童回到父母身邊。在條件不具備的地方,重點任務是擴大公共服務的覆蓋范圍,讓流入城市的農民和城市人口享有同等權利,尤其是放開重點中小學和公辦學校招生限制,這樣孩子就可以上學了。還應加快推進城鎮(zhèn)化建設和縣域經濟發(fā)展,讓務工人員能在小城鎮(zhèn)安居樂業(yè),政府在完善相應社會保險的同時,也應提供資金等扶持,引導他們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讓農村人有更多的就業(yè)崗位,讓他們愿意留在家鄉(xiāng)。還要完善留守兒童監(jiān)護體系,在我國《婚姻法》和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中,應增加父母對子女監(jiān)護的有關條文,建立國家的監(jiān)護制度,教育監(jiān)護人增強責任意識,法定的監(jiān)護人必須要擔當起監(jiān)護的責任,如果不這么做就應該給予相應的處罰。這需要法律進行保障,納入到法律條款中后,家長們也就會更加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