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特征及成因近年來,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始終高發(fā)。青少年違法犯罪人數(shù)逐年上升,且呈低齡化趨勢,犯罪手段成人化,犯罪工具現(xiàn)代化的趨勢,犯罪動機簡單,手段殘酷, 結(jié)伙作案,社會危害性大。青少年犯罪的類型多為暴力型案件、侵財型案件、性犯罪案件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案件等。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對當今青少年的犯罪心理進行研究,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∶
(一)物欲性
青少年處在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階段,面對市場經(jīng)濟大潮下出現(xiàn)的一些"物欲橫流"、"紙醉金迷"的社會現(xiàn)象時,不能把持自己,盲目拜金,缺乏崇高的理想和人生追求,享樂思想嚴重,一味地追求吃喝玩樂。近三年來,為錢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總數(shù)的 58%,位居首位。調(diào)查顯示搶劫是當今青少年犯罪主要類型。山東省少年管教所統(tǒng)計的資料顯示,侵犯財產(chǎn)罪占同期犯罪的 75.53%;武漢市青少年犯罪當中搶劫犯罪占 50%以上;西安市暴力搶劫犯罪比例居首,近 3 年的青少年犯罪中,
搶劫案件占到 55%,盜竊案件占 28.5%,其他案件占 16.5%;瀘州市龍馬潭區(qū) 人民檢察
院近三年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字表明,在眾多的青少年違法犯罪中,盜竊、搶劫等侵財性案件占青少年犯罪總數(shù)的 50.7%,位居首位。
(二)野蠻性和殘酷性
我國青少年犯罪人數(shù)逐年增多,呈惡性發(fā)展態(tài)勢。部分青少年為了達到犯罪目的,實現(xiàn)犯罪欲望,不僅作案手段殘忍,且不計后果,其中以故意傷害最為多見,往往造成被害人重傷、致殘, 甚至死亡。
(三)集合性
青少年往往在父母面前封閉自我, 而更愛與年齡相仿、趣味相投的伙伴在一起,形成一個群體,這樣, 青少年犯罪的組織形式上具有團伙性特點。雖然青少年罪犯年輕力壯具有體力優(yōu)勢,但由干他們?nèi)狈ψ靼附?jīng)驗,思想還不是太成熟,能力差,結(jié)
伙作案可以相互鼓勵, 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恐懼感和孤獨感。因此,團伙犯罪成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態(tài),其社會危害性極大。
(四)沖動性
青少年犯罪心理上的沖動性往往表現(xiàn)為案件的突發(fā)性。青少年違法犯罪與成年人違法犯罪相比,他們的動機往往比較簡單,作案沒有明確目的,隨意性強,有時甚至表現(xiàn)出正常人無法理解的某種奇特的變態(tài)心理。因為青少年在這個時期, 身體
增長速度快, 生理能量代謝率大,性的生理沖擊力強, 活動能量超過認識水平。但是他們在心理上、生理上尚未完全成熟, 缺乏對復雜事物的判斷能力和鑒別能力,容易干出意料之外的犯罪行為。
(五)模仿和易受暗示性
青少年犯罪主體的年齡大多數(shù)界于 14 歲至 18 歲之間,從生理發(fā)展的角度看,處于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化,而且模仿能力與好奇心較強,對于是非的分辨能力較弱,在沖動與好奇心的作用之下,很容易模仿電
景影、電視、網(wǎng)絡(luò)游戲中的某種鏡頭和情節(jié),模仿小說或現(xiàn)實社會新近發(fā)生的一些作
案伎倆,進行犯罪活動。
(六)戲謔性
富有新奇性和刺激性的游戲, 對青少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, 可以成為他們的行為動機。不少青少年由于道德水平低下,精神生活貧乏,對正當?shù)膶W習、工作和娛樂活動缺少興趣或不能持久參加,覺得精神空虛,生活無聊。為了追求刺激,他們往往置道德和法律不顧,不計后果地去實施犯罪行為。這些青少年對自己的戲謔心理缺乏調(diào)節(jié)和控制, 以侵害他人為樂, 滿足自己低級的精神欲求。
(七)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
青少年犯罪心理大多是由青少年時期生理、心理發(fā)展及社會化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引起的。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充滿復雜矛盾的階段,這種復雜矛盾要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得到化解是很艱難的,也是很不現(xiàn)實的。處在復雜矛盾階段的青少年會表現(xiàn)出∶生理迅速發(fā)育與心理水平提高相對緩慢的矛盾、青少年自我意識的矛盾、心理發(fā)展與客觀現(xiàn)實的矛盾、心理結(jié)構(gòu)中各因素(如認識、情感、行為、意志等)之間
的矛盾以及獨立性意向和認識能力的矛盾?!?】從而導致他們對事物的郭辨別能力較
差,容易受情感、情緒的支配而不能理智地思考,不能較好地用意志加以控制;不能正確、全面地認識進入社會生活后遇到的各種問題;對現(xiàn)實的自我與理想的自我之
間的差別產(chǎn)生苦惱和不安。 如果這個階段的矛盾解決較好, 有利干青少年健康地成
長,反之就會導致問題行為乃至犯罪行為。
(八)總而言之,青少年處在人生重要時期,各種心理素質(zhì)都非常脆弱,可塑性非常大。要遏制住青少年犯罪上升的勢頭,不僅要打擊,而且重在預防。預防青少年犯罪,不僅打黃掃非凈化社會環(huán)境,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。針對以上分析的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點,我覺得對青少年應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教
育
(1)加強對青少年理想和道德教育,確立正確的人生觀。要堅持不懈地對青少年進行共產(chǎn)主義理想和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,培養(yǎng)青少年高尚的
情操,幫助青少年確立為人類樂干奉獻的人生觀。 只有這文樣。才能增強青少年白 身免
疫力。"一個有著崇高的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青少年,對物質(zhì)利益的追求, 就會"止欲達滿",就會端正人生的航向,就會克服自私自利的思想,把畢生的精力奉獻于人民, 奉獻于社會。
(2)加強對青少年青春期心理衛(wèi)生和性生理知識教育,確立正確的性道德觀
念。實踐證明,對青少年絕對封鎖一些人之常情和人的生活中早晚會遇到的問題,把這些看作是青少年的禁區(qū),是極為不妥的。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遠遠超過了你所要回避的禁區(qū)。有許多影劇院、錄象廳門前掛著"兒童不宜"的招牌,卻招來了眾多的青少年觀看。所以,必須重視青春期的心理特點,對青少年進行青春期心理衛(wèi)生和性生理知識教育,使他們能夠正確地對待由于青春期來潮時所帶來的生理、心理變化,學會用正確的思想觀點和高尚純潔的情操來節(jié)制自己的生理欲望,引導青少年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或工作上,開展高尚的娛樂活動,自覺抵制不健康的東西,慎交朋友, 增強預防犯罪的能力。
(3)加強對青少年法制和紀律教育,確立遵紀守法的觀念。法律和紀律都是約束人們的行為規(guī)范。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和紀律教育,要使青少年懂得哪些是法律和紀律允許做的,哪些是法律和紀律禁止做的,哪些是法律和紀律規(guī)定必須做的,確立"權(quán)利和義務(wù)"的觀念,享受法律規(guī)定的權(quán)利的同時,必須履行法律規(guī)定的義務(wù)。教育青少年時刻用法律和紀律來規(guī)范自己的行為,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。
上一篇:必須加強對青少年心理疏導
下一篇:青少年心理問題多源于家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