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癥患者舒適護理130例觀察
重度病患心理研究 2020-04-13 08:43
舒適是一種自我滿足的主觀感覺,即個體在其環(huán)境中保持一種平 靜安寧的精神狀態(tài),是一種身心健康、沒有疼痛、沒有焦慮的輕松自 在的感覺。分為以下四個方面:生理舒適、心理舒適、環(huán)境舒適和社 會舒適[1]。1995年Kofcaba指導將這一實踐上升到理論,提出了舒適護 理理論(Theory of coomfort care)的概念[2]。認為舒適護理應作為整 體護理藝術的過程和追求的結果。
1 臨床資料
本組患者100例。其中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住院化療的癌癥 患者共130例,其中,男性69例,女性61例;年齡27~78歲,平均年 齡53.6歲。肺癌54例,肝癌31例,胃癌29例,淋巴瘤5例,胰腺癌,4 例,食管癌4例,膽管癌3例。全部患者采用臨床常規(guī)化療聯合用藥方 案,其中第1次化療者87例,多次化療43者例,除對5例患者病情保密 外,其余患者均知道自己的診斷結果。隨機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65例,且兩組患者在病種、病情、性別、年齡、文化程度、化療方 案、經歷化療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(P>0.05),兩組患者均意識清 楚,能較為準確的描述自身生理及心理感受。
2 方 法
實驗組患者蔡用舒適護理模式與常規(guī)護理相結合的方式;對照組 僅給予常規(guī)護理。兩組采用滿意度調查表進行滿意度數據分析。統計 學方法則采用χ 2 檢驗。
3 結 果
實驗組各種化療不良反應發(fā)生率均低于實施常規(guī)護理的對 照組(P <0.05~P <0.005)(表1)。且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,實驗組為 92.3%(60/65),高于對照組的75.4% (49/65)(χ 2 =5.07,P<0.05)。
4 討 論
舒適護理模式又被稱為臺灣華杏出版機構總裁蕭豐富先生于 1998年提出的“蕭式雙C護理模式”[3,4],他認為護理人員應以患 者的舒適為考慮的重點,強調護理人員應加強舒適護理研究,并 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患者,是基礎護理與護理研究更加注重舒適和 患者的感受。舒適護理強調護理過程應是整體性、個性化、創(chuàng)造 性、有效性的有機統一,認為提高生命質量是舒適護理的使命, 體現注重以人為本,即盡最大可能滿足患者的需要并從生理、心 理、環(huán)境和社會等多角度進行護理。實驗組的舒適護理主要體現 在以下幾方面:
4.1 生理方面:叮囑患者應臥床休息,減少外出活動,預防感冒;化 療期間定期復查血常規(guī)、肝、腎功能;加強皮膚護理,防止口腔潰 瘍及癤腫的發(fā)生;加強營養(yǎng),注意均衡飲食。舒適護理應用于嘔吐患 者,應用將室溫調到17~18℃,略低于普通病室,給予平臥、實施松 弛療法等舒適護理措施,可減輕或縮短嘔吐的痛苦。
4.2 心理方面: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,用親切的語言,較為緩慢 的語速耐心向患者介紹有關化療知識,列舉化療效果好的病例幫助患 者樹立信心。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、干預,使患者以積極的心理狀態(tài) 迎接和配合化療?;卮鹪儐柤皶r,認真,鼓勵患者講出心理感受,尊 重其隱私權。
4.3 環(huán)境方面:嘗試建立舒適護理病房。我科為了更好的為患者提供 服務,滿足患者的舒適需求,開始在特需病房的基礎上建立舒適護理 病房以供化療患者的特殊需求。
4.4 社會方面:舒適護理需要家庭的共同參與,要求患者、家庭與工 作人員一起制定計劃,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、家庭的生理、心理、社 會、宗教和文化需求。因此要求護理人員及時有效的同患者家屬進行 交流,盡可能為患者創(chuàng)造和諧,溫馨的社會環(huán)境。
總之,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環(huán)境及增強生理、心理、社會舒適 感,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是舒適護理的重點,它有效減輕了癌癥化療給 患者及家屬帶來的不適及心理壓力,將患者滿意度提高至92.3%,確 立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,進一步提高護理的服務質量。